1127年,北宋的暮色渐浓,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……
1128年,宋钦宗的皇后朱琏——怀仁皇后,因无法忍受金人施加的屈辱性“牵羊礼”和“赐浴”两种羞辱仪式,心中充满绝望,最终选择了投水自尽,结束了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。当时的朱皇后年仅27岁。
那么,金人的“牵羊礼”和“赐浴”究竟是什么样的侮辱?为何会让朱皇后感到如此羞愤和绝望,以至于决意用自尽来终结生命?
“牵羊礼”的含义
展开剩余77%“牵羊礼”是金人针对宋朝皇室俘虏设计的一种象征性的受降仪式。虽名为礼仪,实则带有极强的精神折磨和羞辱意味。它并非肉体上的刑罚,不会造成皮肉之痛,却对俘虏造成深刻的心理创伤。
从字面上看,“牵羊礼”顾名思义,就是像牵羊一样对待俘虏。具体来说,金人要求所有俘虏——无论男女老少——必须脱去上衣,只披一张羊皮,脖子上被系上绳索,仿佛羊群一般被牵引着,走向阿骨打庙,完成所谓的“行礼”。
然而,这些俘虏都是曾经高贵的宋朝皇室成员: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、朱皇后、郑太后,还有王公贵族、皇族公主。他们怎能忍受被如此羞辱?
国家已败,沦为俘虏固然是巨大的屈辱,但金人竟以如此方式戏弄,令他们彻底丧失尊严。昔日的帝王将相,如今却被迫像牲畜般被牵引,沦为他人猎物,任人宰割,令人痛心疾首。
这不仅是对个体的羞辱,更是对整个大宋王朝的无情侮辱。尽管如此,金人似乎还有些“节制”,仅要求皇室成员脱去外袍,而非全身赤裸。
“赐浴”的侮辱
但这还不是全部,金人在羞辱宋朝皇室俘虏时,手段层出不穷。继“牵羊礼”之后,还有一种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折辱——“赐浴”。
所谓“赐浴”,是指金人下令由专人替皇太后和皇后等女性皇室成员沐浴洗漱。表面上看似礼遇,实则是为金国男子进一步侵犯这些女性“战利品”制造机会。
1127年靖康之变时,朱皇后只有26岁,青春年华,容貌美丽。在被押往金国途中,频繁遭到金兵的调戏和骚扰。
经历了无数次精神与肉体的侮辱后,朱皇后留下了这句凄凉的诗句:
“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,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。”
短短一句话,深刻表达了这位一代宋朝皇后的心酸与屈辱,她的悲愤和绝望呼之欲出。
“靖康郡贞节夫人”的坚贞
当宋钦宗等人仍在金人面前低声下气、唯唯诺诺时,朱皇后却毅然选择了投水自尽,以此向金人发出最坚决的抗议,誓死捍卫自己的节操和贞洁。这足以展现她刚烈不屈的性格。
在那个男尊女卑、封建礼教严苛的古代社会,女性被束缚在极为狭窄的道德框架中,贞洁往往被看得比生命还重。获得“贞节牌坊”是女性莫大的荣耀。
一旦失去贞洁,无论原因如何,女性便被视为淫妇,遭到社会的排斥与鄙视,几乎无法再被正常接纳和尊重。
面对这样的现实,许多女性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勇气。
朱皇后非同寻常,她是国母,是皇室的象征。金人的污辱已令她心灰意冷,即便苟活,也不可能被宋室和百姓接纳。选择自尽,是她保全名节、保留尊严的唯一出路。
事实上,不仅古代中国女性极度重视贞洁,直到今日,许多中国女性在服饰、生活方式、思想观念上仍显传统和保守。
那么,究竟是谁“杀死”了朱皇后?是她自己吗?绝非如此。金人的残暴手段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毒害,共同铸成了这一悲剧。
朱皇后的刚烈性格,也赢得了金人的尊敬。金世宗完颜雍曾赞誉她:
“怀清履洁,得一以贞。众醉独醒,不屈其节。”
他还追封她为“靖康郡贞节夫人”。
朱皇后逝去,北宋也在靖康之变后走向了彻底的灭亡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-配资入门炒股-证券配资公司-正规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